魏晉時期,西北少數民族與中原地區戰事不斷,胡椅、胡床、矮椅子,矮方凳等家具式樣開始傳入中原。同時,古印度佛教在中國迅速傳播,帶來了椅、凳、墩等高型家具式樣。隨著新家具式樣的傳入,這一時期的家具品類愈加豐富,且原先被用來當做坐具的床榻也逐漸增高,增大,有的床還加上了床頂和床帳,高型家具和垂足而坐的生活習俗在貴族和僧侶中流形開來。
魏晉時期的家具用材除漆木外,還出現了竹質家具和藤編家具。家具裝飾也不局限于神獸云紋,還出現了蓮花紋、火焰紋、飛天紋等具有清秀風格的裝飾紋樣。
隨唐時期,大量的外國商人和佛教僧侶在中原長期定居,使人們的生活習俗和審美取向發生了較大的轉變,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轉化。因此這一時期矮型高型家具并存,且出現了許多親的品種和裝飾紋樣,體現了盛唐時代氣勢宏偉,富麗堂皇的風格特征。
此外,由于唐代大力興建佛教建筑和造像,在須彌座豐富多彩式樣的啟迪下,工匠們創造出了有束腰結構的新式家具。從此,束腰家具層出不窮,影響到床、榻、桌、椅、凳、幾等名個家具門類。
五代時期,高型家具成為主流家具,越來越多的家具是為垂足坐而設計的。由于五代時期中原多戰亂,因此樸素、簡明成為這一時期的家具風格。
宋代,高型家具得以迅速發展,其種類、形制及室內陳設都有了新面貌,多采用梁柱式框架結構,結構輕巧。宋代人以樸素、簡潔、實用、式整規范為美,因此宋代家具形成了簡潔實用的結構和清秀素雅的裝飾風格。
元代,家具制作技術較為緩慢地發展著,出現了抽屜桌、羅鍋椅、展腿式桌等新家具式樣,出現了霸王棖等新的家具結構,還出現了髹漆、雕花、填嵌等新工藝。這一時期,家具多以支頭紋、轉珠紋、委角等作為裝飾。